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、基本规范及其主要特征

    倚的中正之道。   “三十七道品”,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,包括念处、正勤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和八正道分,其数共三十七品,为修道的重要资粮,故名三十七道品。这些戒律也体现了佛教伦理道德的...断恶生善。“神足”,又名如意足,欲神足、勤神足、心神足与观神足。神足是三十七道品中正勤所修的行品,也就是用种定力摄心,使定慧均等,神力充沛,所愿皆得,故名如意足。欲神足是欲望成就,勤神足是...

    李英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691590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显密问答录 6、密宗的不共正见

    所谓正见并非指的是我们在修行前期所应具足的正见。前行时必须具有正见,但这正见却非与八正道中的正见属同一范畴。三十七道品与五道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:小资粮道、中资粮道、大资粮道分别对应念住、正断、神足;暖位、顶位等加行道则与五根、五力相对应;见道则与七觉支相对应;修道才对应着八正道。因此,具足八正道中的正见至少应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具有的功德。对位登一地以上的菩萨而言,正见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索达吉堪布|显密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74911243.html
  •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

    ”并向阿难,再三提示,如来已得神足,可住世一劫(即可住世至弥勒佛出世),然因众生福德不足,阿难一时迷惑,不知请佛住世,离世尊独于树下静虑思惟,经时未久,魔王波旬现身,以佛众弟子已集,佛事将毕,请佛...法教,五比丘漏尽意解,证阿罗汉,世间三宝具足,世尊为佛宝,圣谛即法宝,五比丘为僧宝。   、佛现神变降伏外道处──舍卫城(Sravasti):佛陀一代弘化,多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与王舍城竹林精舍中...

    见页法师

    |历史|圣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4374018620.html
  • 神通的境界与功用

    七九七页)  注三:五眼六通。参阅大般若经三五○、○五卷。  注:(一)神足  1.自在三昧行尽神足:“意所欲心所乐,使身体轻便,能隐形极细。”   2.心三昧行尽神足:“心所知法,遍满...游化,成就此七宝及神足,无有缺灭 亦无亡失。”(增一阿含经卷三三“等法品”三九·八)  按:此神足与罗汉神足不同,此指颜貌端正,聪明盖世,身无疾患, 寿命极长。  注五:(一)神足比丘:“尔时世尊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940625.html
  • 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

    念处、正勤、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《阴持入经》译为:意止、意断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贤者、八种道行。   念处如下:㈠身念处。观身不净;㈡受念处。观苦、乐等感受都是苦...法,令止不忘令不减,令行不啻令行足,发方便行,精进摄制意,舍散恶意,是为意正断。[17]”   神足,又称如意足,即种可以得到神通的禅定:㈠欲如意足。由想达到神通的意欲之力发起的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2641391.html
  • 印度佛教

    经集》、《如是语经》和《无问自说经》,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。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“諦”、“八正道”和“十二因缘”,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。其次,又从缘起思想出发,提出了“诸行无常”、“诸法无我”和“涅槃寂静”的学说。后入把原始佛教的修持,概括为戒、定、慧三学,慈悲喜舍无量心以及念处、正断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。佛陀在世时反对婆罗门教种姓的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3343530.html
  •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

    根、五力,还为七觉意,净为八行也。(卷上,大15,164中)这里与“止”相适配的神足是神通赖以产生的禅定方法。但一般经典,如《大毗婆沙论》、《杂心论》、《修行道地经》、《达摩多罗禅经》等都认为,三禅是不能产生神足的,只有在禅的基础上才能修习神足,并获得五神通或六神通:是神足者,因禅致。(《修行道地经·神足品》,大15,213上)已得禅,自在如是,此为五通。(《修行道地经·数息品》,大...

    宣 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747146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4)

    中,使之正而不邪。  ⒉正勤:即是精进勤劳,修习种道法,以策励身口意,断恶生善,最为殊胜,亦称正胜。此时智慧力已增多,但禅定力较薄弱。   ⒊神足:即是用种定力摄心,使定慧均等,神力充沛,所...出来,因而想找寻佛法。现在,遇见佛法了,就要根除“身见”大恶。贪、嗔、痴也各有三种层次。为了彻底摧毁“身见”的这三种层次,人们必须在戒、定、慧三学上勤奋精进。   第十五节 神足  神足为三十七道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2.html
  • 五戒戒相

    samapatti,至,伏昏沉、掉举,致力于身心安和)、见道(banadassasana,三明,即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)、修道(mahabhavana,念住、正断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)...五戒戒相  /明法比丘 整理  本文参考律藏比丘、比丘尼戒的波罗夷法(灭摈,不共住)即根本戒,以及《优婆塞五戒相经》,使戒相清楚明白,以便利受持,受戒律的保护及获得利益。若在家人受持五戒而违犯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248837.html
  •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──以《安般守意经》之注疏为中心的考察

    而在现存本经文中,安般六事是与三十七道品相适配的:  数息为意止,相随为意断,止为神足念,观为五根、五力,还为七觉意,净为八行也。(卷上,大15,164中)  这里与“止”相适配的神足是神通赖以产生的禅定方法。但一般经典,如《大毗婆沙论》、《杂心论》、《修行道地经》、《达摩多罗禅经》等都认为,三禅是不能产生神足的,只有在禅的基础上才能修习神足,并获得五神通或六神通:  是神足者,因...

    宣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1949491.html